Poetry Green Forest and Faraway Places
读后感|《大上海》
读后感|《大上海》

读后感|《大上海》

书目简介:

今天的上海,正加快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深刻理解上海何以成为今天的上海,需要一次全方位的历史回眸。本书以纪录片《大上海》为蓝本,以上海百年城市发展历史为主题,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全景展现上海170多年的城市历史轨迹和发展建设,从关键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激动人心的时间节点等内容出发,完整记述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澎湃篇章。

主要作者:董云虎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上海
出版时间:2020
文献类型:图书
语言:中文
主题:城市史 > 研究 > 上海

《海纳东西汇流,掌舵时代风口》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浓稠的焦糊味,或是柏油马路上匆忙赶路的行人,或是红绿灯前焦灼等待的尾气,这是上海的市区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或许这座“魔都”会让你感到害怕,害怕它过于繁华的物质,害怕它快到难以喘息的生活节奏,害怕它太过于妖艳也太过于不近人情。

但上海就是这样,从它“一出生”便是,不是小城生活的岁月静好,更不是乡村田间的袅袅炊烟,是石库门的锅碗瓢盆、酸甜苦辣、精打细算……,而在《大上海》这本书中,上海的过去是这样的:

“她是远东的巴黎、东方的曼哈顿;她是‘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是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暴风眼’”。

习总书记曾给上海这样的评价“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上海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描绘了近现代中国浮沉嬗变的缩影,也在书写着未来中国筚路蓝缕的未来。

从1861年洋务运动在上海掀起了第一波潮流的热浪,再推向1906年400万块红木铺上南京路一跃成为了“沪滨之冠”,之后1921年庄严的中共一大在石库门里召开掀起了红色的革命,再到如今热浪如荼,上海用新品质、新水平、新高度、新激情开拓这个崭新的时代。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着眼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功能抢先改革,虽然起步艰难,但是我们都见证了上海的腾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以钉钉子精神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一系列新的巨大成就。

——只因“大上海”有它的大担当、大作为!

作为每个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都应该有这样一份使命感,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胸怀“两个大局”,正确认识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的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强调,“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并亲自交给上海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自贸试验区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社会治理共同体守牢民生保障底线,“四大功能”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牵住 “牛鼻子”。数字化转型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上海正在掀开了这座光荣城市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崭新篇章。

此刻的忙碌不仅是悄悄地改变这座城市里的人,也是将创新的理念牵动长三角、影响中国、辐射亚太,在这里“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属于他的回报。

最后,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让我们接续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壮丽诗篇,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使上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