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Green Forest and Faraway Places
读后感|《共产主义的原貌——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是读》
读后感|《共产主义的原貌——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是读》

读后感|《共产主义的原貌——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是读》

书目简介:

主要作者:陈培永 哲学 (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广州
出版时间:2016
文献类型:图书
语言:中文
丛书名:经典悦读系列丛书 第二辑
主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著作研究

我的共产主义行动》

——是这样一种攀登精神和理论品格时刻激励着我们

距今170多年前,马克思创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百年后的今天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描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赤裸裸的剥削早已销声匿迹,而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中所带来的人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已经被证明为是 “青年马克思”思想探索过程中一个被放弃了的理论规划,那这部未完成的甚至可以被定义为放弃了的著作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还有意义和价值吗?

当我读完《共产主义的原貌》这本对马克思手稿深度解读的书目后,心中已然有了明确的答案:有!我认为这部手稿依旧是我们今天深入分析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探寻一种美好的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参照。尽管说这部手稿的写作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距离今天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十分遥远,但这部手稿中的很多理论判断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依然高悬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头顶之上。

同时除了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所提出的那些理论问题外,我们也能在他创作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种理论品格、理论精神,马克思自己在写作这部手稿时敢于放弃手稿的出版计划转而开始新的理论探索,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攀登精神以及勇于自我批判的高贵理论品格,作为被时代寄予厚望的社会主义青年,我们应更加需要珍视马克思所带来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为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一、加强理论学习,把压舱之石放在心里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要理解学习理论的重要性:第一,马克思已经改变并且正在改变世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当时正在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中国人有了一个前进的灯塔;1921年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纲领的共产党成立,中国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则有了一个真正的主心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则成为了中国社会以及自己命运的主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实现了向民族制度的伟大跨越;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欣喜地看到国家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民族一天天走向伟大复兴。

第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解成为可能,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有两个伟大发现,其中第二个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科学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及其历史命运,当代英国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也说过:就像牛顿发现了看不见的力(万有引力定律),弗洛伊德发现了看不见的现象(潜意识的工作机制)一样,马克思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 一个难以察觉的实体 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共产主义的原貌》书中也为我们展示了资本如何通过异化劳动来剥削并奴役生产者,如何不断扩张最总导致人失去自由被彻底“物化”。

第三,马克思已经融入当代思想的主流,成为一种无法割裂的新传统。可以看到的是,如今不少经济学家依旧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作为其商业分析的一个必要的核心,所以我们总能在各类社会问题隐现的当下,第一时间联想到马克思哲学,尤其是遇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批的政客、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不约而同地转向马克思,希望从他的哲学理论中获得某种教益。同样的,现如今不少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求职困境同样可以用它来理解并批判,所以正是马克思哲学为我们提供批判现存世界的最锐利的武器。

二、认清时代现状,把指南之针抓在手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口浪尖,各种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凸现,它们相互交织、叠加碰头,既有供给侧的问题也有需求侧的问题,既有结构性的问题也有体制性的问题,既有过去的老问题也有特殊时期的新问题,既有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有社会领域的问题。

只有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工作时,必须紧紧把握新时代脉搏,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各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用更为精细化的手段去化解矛盾。

过去的百年,党用艰苦卓绝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背后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帮助我们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所以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继往开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找准发力方向,把时代重任扛在肩上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被时代召唤的社会主义青年,要挑起祖辈们交给我们的时代重任,必须要找准属于年轻一代的发力方向,我们在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同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社会主义青年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让伟大的思想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融合,散发出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世纪征程,波澜壮阔;千秋伟业,浩瀚诗篇。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最鲜明的主题。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新的伟大篇章。

共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