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简介:

主要作者: | 刘敬东 (编著); 张玲玲 (编著)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时间: | 2012 |
文献类型: | 图书 |
语言: | 中文 |
丛书名: | 博学文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 |
主题: | 实践论矛盾论 > 毛泽东著作研究 |
用“两论”精髓浅析智慧城市发展前景
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以下简称“两论”)一书,收益颇多。理论与实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贯穿整书,体现了毛泽东破解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之谜的哲学逻辑和理论智慧,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实用的哲学工具之一,帮助科学判断和理性倾听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一员,如何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城市基础设施布局规划,集约化部署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全面推进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的信息化应用,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与矛盾?我在“两论”这本书中找到了诸多的启发。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通过实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做出了新的部署,着重强调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城市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合理高效地部署宽带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各类信息应用平台,对实现“智慧城市”中服务的宽带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个性化,形成发达的经济和完善的信息经济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遇到了诸多困境,比如市政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主要靠人来管理,急需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能效;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仅考虑传统通讯配套基础设施需求;惠民、便民的信息应用较为匮乏,急需相关应用提升政务服务品质;信息基础设施及智慧应用的建设运营模式较为模糊,影响后续健康运营。
面对上面这些问题,需要一步步地通过实践去验证,只有把间接的经验和直接的经验有机地、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认知。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设这样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所需的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体,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发展揭示出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多样性问题,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课题累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辩证看待
通过“两论”我们了解到了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已经清楚地指明了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对立,集中体现在对待矛盾法则的不同态度上。面对“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将困境看做是机遇与挑战,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当前机会,提升自身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
一方面我们要聚焦特色,突出重点,着眼城市特色及未来发展,制定智慧城市的主题和建设目标,重点聚焦于“由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这一长远目标,形成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体系、精准精细的城市管理体系、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软实力提供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
另一方面我们要融合建设,寻求共需,要注重新城建设与城市更新相融合,硬件设施建设与持续运营相融合,智慧管理与惠民服务相融合,实现全面汇聚、有效利用城市运行的各类资源,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快速响应、协调资源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对各类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进行规划。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可持续化
智慧城市不仅要为城市本身而设计,更要为城市发展中的市民体验而设计,需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一张共性的基础通信网络、一个通用的功能平台、一个数据体系、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一个高效的运行中心,“6个一”的设计理念结合区域实际形成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架构。
一是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重点区域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发展,避免贪大求全。
三是要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与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
四是要可控可管,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四、总结展望
“智慧城市”的基本理念是在一个城市中将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四化”为一体。通过网络化、物联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整合整个城市所涉及的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采集和获取,并通过智慧城市大平台和大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优化、管理、展现、应用。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功能协同。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通过智慧城市的逐步发展,能够让决策更科学,让城市有温度,让生活更美好!